

掃碼下載app
查看我的保單
掃碼下載app
查看我的保單
來源: 閱客 | 時間: 2025-05-08 09:27:36 | 我要分享: |
|
01
小張,某高校大三學生,因購買新款手機、游戲裝備等消費需求,在社交平臺看到“零門檻、秒放款”的校園貸廣告,隨即申請了一筆5000元貸款。對方以“手續費”“保證金”等名義要求其預先支付800元,并誘導其簽署電子合同。
實際到賬僅3000元,但合同顯示借款5000元,且周息高達20%(年化超1000%)。小張無力償還,貸款方通過電話騷擾、群發PS裸照等方式暴力催收。最終父母被迫代償2萬余元,小張因抑郁休學。
02
1、“砍頭息”陷阱
以手續費等名義扣減本金,實際到賬遠低于合同金額,變相提高利率。
2、陰陽合同套路
簽訂虛假借款協議,隱瞞高額服務費、違約金等條款。
3、暴力催收違法
通過恐嚇、曝光隱私等手段施壓,涉嫌敲詐勒索。
4、征信污點風險
部分違規平臺接入征信系統,逾期影響未來房貸、就業。
03
根據銀保監會等五部門《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》:
嚴禁小額貸款公司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。
不得以誘導性宣傳吸引學生超前消費。
泰康在線提醒大家
1、樹立理性消費觀:量入為出,拒絕攀比。選擇正規渠道:如國家助學貸款、商業銀行學生信用卡(需監護人同意)。
2、留存證據維權:遭遇暴力催收立即報警,保留聊天記錄、合同等證據。
3、尋求學校幫助:高校均設有財務資助中心,可協助解決臨時經濟困難。